1
钢琴的文化
钢琴以其复杂的结构、宽广的音域﹑丰富的音色﹑完美的表现力在音乐文化发展中占有显赫的重要位置,它不仅是一件乐器,还是
钢琴以其复杂的结构、宽广的音域﹑丰富的音色﹑完美的表现力在音乐文化发展中占有显赫的重要位置,它不仅是一件乐器,还是一种音乐文化的传承。
钢琴属于西洋乐器中的一种键盘击弦乐器,在欧美等国家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发展。钢琴的祖先可归纳为“弹拨弦乐器”(索尔特里等)与“打击弦乐器”(杜西马琴)两类。
2
钢琴的发明人
16世纪中叶,拨弦古钢琴(即羽管键琴)与击弦古钢琴(即楔槌键琴)已广为人知。1698年,意大利管风琴制作大师巴尔托洛梅奥·克里斯托弗里(1655-1731年)以锤子击弦从而获得音调的思路,将一台羽管键琴改为外形结构与羽管键琴相似的古钢琴,这种乐器既结合了羽管键琴洪亮的声音,又保留了楔槌键琴的音乐表现力。1709年,克里斯托弗里又制造了同时能够演奏强音与弱音的“翼型钢琴”,称之为“Piano-forte”,意为“弱—强”琴,从此开始了钢琴艺术的新纪元。后来,克里斯托弗里将闲暇时间全部投入到钢琴革命性的发明中,从1709年到1732年逝世为止,共制作了25架钢琴。
虽然克里斯托弗里被公认为现代钢琴雏形的发明人,但有证据表明早在15世纪就有击弦键盘乐器的存在。尽管如此,也是在克里斯托弗里对钢琴击弦机改进后,现代钢琴才能逐渐演变至今。
3
钢琴兴起于德国
钢琴虽诞生于意大利,却兴起于德国。克里斯托弗里去世后,德国人很快掌握了钢琴制造技术,并迅速将其制造技术在德国继续发展。管风琴制造师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是一位著名的钢琴制造大师,他得到并继承了克里斯托弗里的制作弦槌装置图纸,将其加以研究制作,生产出大量的“翼型钢琴”。最早的西尔伯曼钢琴造于1730年,作曲家巴赫试弹后,对其过重的触键与高音区微弱的声音进行了批评,之后西尔伯曼便开始了对钢琴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当巴赫拜访菲特烈大帝并再次弹奏改进后的新装置时,巴赫对其赞赏有加,宣称它完美无瑕,给予西尔伯曼钢琴极高的评价。
19世纪,塞巴斯蒂安·埃拉尔在钢琴上用金属铁支架取代了木质弦架,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琴弦的抗拉能力,保证了钢琴的音准稳定性。1822年,他又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在钢琴击弦机中使用复振式杠杆传递装置,使演奏者能够迅速地重复弹奏单音,于是,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进一步增强。1843年,波斯顿钢琴制造商契柯林发明了铸铁型钢琴框架,使钢琴音值的持久性大大提高,同时,其音量之大可传遍音乐厅的每个角落。
1860年起,人类进入了真正的钢琴时代。德国人楚姆佩在其努力下,成功发明了“方钢琴”。与克里斯托弗里以羽管键琴为基础并加以改进的思路不同,楚姆佩用杜西马琴带动钢琴的机械联动装置,再将长方形音响、琴弦以及其它连接件组合在一起,设计出 了“方钢琴”。1783年,英国的钢琴制造大师布劳得伍德改进了“方钢琴”的琴弦设计,使低音音域更加宽广。同时还用踏板代替了操纵弦钮和膝板。后来又对“翼型钢琴”进行了改进,使钢琴的声音增加了强度和共鸣性。不过,这也造成钢琴声音清晰度的相对减弱。
1770年,荷兰人阿梅里卡斯·巴克斯流亡到英国,设计出一种“英国型大型机械联动装置”,这种联动装置对欧洲钢琴意义重大。后来,罗伯特·施托达特对该联动装置进行了改进,于1777年将使用此装置的钢琴命名为“大钢琴”。1875年,西奥多·斯坦威发明了“大钢琴”的“重复联动装置”,并将其应用在其钢琴制造中。
19世纪后半叶,美国的斯坦威成为举世瞩目的钢琴制造商,机械制造的发展也使钢琴制造技术又有了新的改进。20世纪是钢琴制造业的一个分水岭,钢琴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4
被誉为“乐器之王”
从第一架古钢琴的出现到现代钢琴的广泛应用,钢琴的制作经历了300年的历史。经过历代大师的不断改进,钢琴的构造日趋完善,音色更加完美,逐步成为现代乐器中音域最宽广,表现力最丰富的键盘乐器,被誉为“乐器之王”。
5
钢琴传入中国
据史料记载,钢琴传入中国是十九世纪中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万历28年,即1600年(或1601年)向明神宗“献其国乐器”将钢琴引入了中国。钢琴踏入中国的国土后,对中国的音乐教育以及传统音乐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钢琴制造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建国前期,中国逐步在北京、上海、营口、广州四个城市建立了四大钢琴生产基地,开始了中国钢琴自主生产时代,这也意味着中国钢琴制造业的初步形成。
八十年代后的中国钢琴工业,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经济建设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改善,钢琴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并成为人才培养及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工具。人们对钢琴的渴求愈发强烈,市场的需求带给钢琴生产企业前所未有的竞争机遇,钢琴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的钢琴生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俨然成为世界的钢琴生产大国。
建国初期的中国钢琴工业,钢琴生产大多以模仿和复制为主。到了90年代,中国钢琴制造产业把国外先进的钢琴制造技术和传统的生产工艺相结合,不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形成了具有现代化模式的生产工艺。中外合资企业的出现,使中国的钢琴制造产业完成了由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向具有世界水平、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化生产模式的转型,同时也增强了中国钢琴制造业跻身世界钢琴产业的竞争实力。 中国的钢琴制造产业已逐渐走向成熟。未来的中国钢琴产业将向技术完善、自主研发、品质保证等方面继续发展。
辽宁省钢琴调律师协会 ∣一个有用的公众号